|
四季話養生时间:2023-11-29 春 “春三月,此謂發陳”發陳,就是陽氣萌動推陳出新的意思。此時萬(wan) 物向榮,天地間逐漸有了生氣,我們(men) 應該比冬天的時候晚點睡,早點起,以適應春天陽氣的升發;早上起床後披發緩行,廣步於(yu) 庭院,使身心入春天的氣息。中醫認為(wei) :肝屬木,春氣內(nei) 應於(yu) 肝,肝主情誌,情喜條達而惡抑鬱,這個(ge) 時候要特別注意保持情緒開朗。與(yu) 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,如果不注意情緒的控製和調節,導致肝氣鬱結,則容易致病。春天氣機升發,植物都長出了嫩芽,此時人也一樣,氣血經肝氣的疏調漸走於(yu) 外,對於(yu) 體(ti) 質較差的人,特別是老人和小孩,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,因而容易出現春困,春天我們(men) 可服一些補養(yang) 肝血、疏調氣機的中藥,如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枸杞、柴胡、麥芽等中藥組成的方劑。另一方麵,由於(yu) 春天氣溫漸熱,肝氣升發,肝開竅天目又主藏血,所以春天我們(men) 還易患一此一與(yu) 肝氣有關(guan) 的疾病,如:俗稱“紅眼病”的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等,由於(yu) 血熱所致的濕疹、牛皮癬在這個(ge) 時候也常常發作加重。 老人們(men) 經常會(hui) 在春天時提醒我們(men) “春捂秋凍”這句諺語,這是因為(wei) 在冬天的時候,氣血都在體(ti) 內(nei) 運行,毛孔處於(yu) 閉合狀態,當春天到來的時候,陽氣升發,氣血漸行於(yu) 外,毛孔漸開,在欲開未開之時,由於(yu) “乍暖還寒”,氣溫變化大,這個(ge) 時候隻有捂著點,才能有利於(yu) 毛孔的自然開放,從(cong) 而保持肝氣氣血的舒暢,有利於(yu) 人體(ti) 的健康。 說的通俗點就是,我們(men) 穿了幾個(ge) 月的棉衣,身體(ti) 產(chan) 熱散熱的調節與(yu) 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(yu) 相對平衡的狀態,當春天來臨(lin) 時,氣溫雖有所提高,但乎冷乎熱,加上進入春季,病菌大量繁殖,過早的脫掉棉衣,一旦氣溫下降,就難以適應,會(hui) 使身體(ti) 抵抗力下降。病菌乘虛侵襲容易引發各種呼吸係統疾病及冬春季傳(chuan) 染病。另外,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了一些,但是早、晚溫度還是比較低的。另外,室內(nei) 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,所以在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,進入室內(nei) ,還是比較涼爽了。因此,如果春季不“捂”,遇熱就脫棉衣,就有可能不完全適應早、晚與(yu) 室內(nei) 室外的溫度。因此別過早地脫棉衣,宜多“捂”些時候,這對春季養(yang) 生保健有利。 夏 “夏三月,此謂蕃秀”。夏天陽熱已盛,萬(wan) 物繁茂。這時我們(men) 可以晚睡早起,以應天地旺盛之陽氣,但也不要太晚,11點半以前就應該睡了,早上 6-7 點起來。中午可休息一下。中醫認為(wei) 夏天內(nei) 應於(yu) 心,心主血脈,其液為(wei) 汗。夏天我們(men) 的氣血都走到了體(ti) 表,毛孔開張,因而汗出較多,以利暑熱的排出,若所愛在外。這時千萬(wan) 不可過於(yu) 貪圖涼快,使毛孔閉塞,汗液不暢,暑熱內(nei) 閉不能外泄,輕則感冒不適,重則暑熱內(nei) 迫心包,致神昏譫語,變證多端。我認為(wei) 夏天開空調溫度保持在 26-28度為(wei) 好,以不熱為(wei) 度,並且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。炎熱的天氣不僅(jin) 影響人的生理健康,對人的心理情緒的影響也非常明顯。夏天氣血都運行於(yu) 外,內(nei) 裏相對不足,陽氣亢於(yu) 外,人比較容易煩躁,易怒,工作學習(xi) 精力不集中。稍微有點小事就容易和別人發生一些口角。這時我們(men) 要爭(zheng) 取做到“吃好,睡好,汗少”以使陽氣不過亢而致耗。在夏天的時候,我們(men) 要保持情結的平穩,不要使情誌過激,以保持心神的飽滿。如果暑熱過盛,汗出過多,容易損傷(shang) 心氣,導致胸悶,心慌等心氣不足症狀。可服用生脈飲,方用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。人參補養(yang) 心氣、麥冬清心養(yang) 陰、五味子固攝心氣,以益氣養(yang) 心,生津止渴。亦可用黃芪、生石膏為(wei) 方,黃芪補氣升陽,生石膏清熱解暑生津。以補氣清暑。 夏天一定要多喝水,要主動喝水,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這點,因為(wei) 這可是性命尤關(guan) 的大事,研究表明,老年人體(ti) 內(nei) 的水分本來就比年輕人要少,在夏季就更容易身體(ti) “脫水”,脫水會(hui) 使血液粘稠,這對於(yu) 老年人來說無異於(yu) “火上燒油”,發生中風的概率自然要增高。預防措施:不渴也要常飲水,家屬要時常留意老年人的狀況,一般來說頭昏頭痛、半身麻木酸軟、頻頻打哈欠等現象都是中風前兆,要及時去醫院就診。 暑天要防熱,更要防“冷”,您別納悶,我們(men) 要防的是這些冰涼的冰棍、汽水,一些孩子在大量運動後喜歡喝冰汽水,圖一時痛快,您瞧,不一會(hui) 就出現咳嗽、氣喘胃痛和腹部疼,大便溏瀉的症狀,長期有這樣的習(xi) 慣會(hui) 導致慢性咳嗽和胃病,脾胃為(wei) 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脾胃有病不利於(yu) 小孩以後的身體(ti) 發育。所以運動後要先喝一些常溫的白開水或淡鹽水,盡量少吃或不吃冷飲。 夏天經常見到有人得“空調病“或”冷飲病“,由於(yu) 吹空調而引發的疾病症狀主要有三種。腹痛胃痛:很多人晚上睡覺喜歡開著空調,空調的涼氣再加上涼席,真可謂涼快!可是早晨起床胃部和腹部開始疼痛,伴有大便溏泄的症狀,這是因為(wei) 昨天晚上著了涼。這個(ge) 時候喝一些薑湯,能驅散脾胃中的寒氣,效果非常好。而對一些平常脾胃虛寒的人,可以喝點薑棗湯(即薑和大棗熬的湯),有暖胃養(yang) 胃的作用。因為(wei) 生薑溫胃止惡,大棗側(ce) 重是補益,二者搭配服用可以和胃降逆止嘔,對治療由寒涼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。四肢酸痛:空調房裏呆久了,四肢關(guan) 節和腰部容易受風寒的侵襲,導致酸痛,這個(ge) 時候,可以煮一些濃濃的熱薑湯,用毛巾浸水熱敷患處。如果症狀嚴(yan) 重,可以先內(nei) 服一些薑湯,同時外用熱薑湯洗手或者泡腳,這樣能達到散風趨寒、舒筋活血的作用,較大程度上的緩解疼痛。傷(shang) 風感冒:外麵酷暑難耐,室內(nei) 涼風習(xi) 習(xi) ,長時間吹空調加之室內(nei) 外溫差過大,很容易引起風寒感冒。主要體(ti) 現在惡寒、頭疼、發熱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等症狀,這個(ge) 時候喝上一碗薑湯,你會(hui) 發現感冒症狀好了許多。如果想預防“空調病”,可以在上班之前帶一些生薑絲(si) ,用生薑絲(si) 泡水喝,這樣就不用擔心“空調病”的侵襲了。要想防治冷飲病,根本的方法就是不吃或少吃冷飲,在得了冷飲病的時候,我們(men) 也可以用生薑來解問題。 “冬吃蘿卜夏吃薑,不用醫生開藥方”,這是中醫學家和民間長期以來的實踐總結。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薑中含有多種芳香性的揮發油;還有薑辣素、樹脂、澱粉和纖維等。所以,薑在炎熱時節有興(xing) 奮、排汗降溫、提神等作用;可緩解疲勞、乏力、厭食、失眠、腹脹、腹痛等症狀;生薑還有健胃增進食欲的作用,夏令氣候炎熱,唾液、胃液的分泌會(hui) 減少,因而影響人的食欲,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,會(hui) 增進食欲;中醫說“寒則泣而不流,溫則消而去之”,過用空調、過服寒涼之品,寒則凝滯,不利於(yu) 氣機的流暢,易生疾病同。生薑溫通表裏,溫中發表,可使表裏通暢,暑熱易透發。重養(yang) 神:天熱情結易煩躁,首先應保持平靜樂(le) 觀、神清氣和的心態、俗話說“心靜自然涼”很有道理。,西瓜能消利尿、生津、止渴,有利消暑熱為(wei) 優(you) 先選擇,綠豆能解毒、利濕、消暑可常吃。也可吃點苦瓜。 秋 “秋三月,此謂容平”。秋天,自然界景象因萬(wan) 物成熟而平定收斂。此時,天高風急,地氣清肅,宜「早睡早起」,收斂陽氣,以使意誌安寧清淨,收神氣斂,同時秋季主收,要收斂自己的神氣,不要使神誌外馳,借以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(ti) 的不利影響。 秋天主燥內(nei) 應於(yu) 肺,肺主清肅,此時,天氣逐漸轉冷,樹葉開始凋落,人的氣血從(cong) 外麵向裏麵收的時候,這時候人類的五髒裏麵重要的髒器就是肺,肺氣與(yu) 秋氣相通,肺氣有什麽(me) 作用呢,它有宣發與(yu) 肅降主皮毛,它就可以使得你的氣血順利的從(cong) 外麵向裏麵走,這個(ge) 過程跟肺氣直接相關(guan) 而一定要少穿一點,因為(wei) 秋天的時候是氣血從(cong) 外麵向裏麵走的時候,毛孔是從(cong) 張開向閉合走的時候,這時候你穿的太多了,它不利於(yu) 毛孔從(cong) 開放向閉合狀態運行,所以這時候要少穿一點。另一方麵涼爽刺激,有助於(yu) 提高的耐寒能力,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,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,能促進身體(ti) 的物質代謝,增加產(chan) 熱,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。這就是“春捂秋凍”的秋凍。 但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冷熱。適宜冷到極點才加棉衣,應逐漸加厚,不應一次就加很多,加到剛好不冷就行了。老年人抵抗力差,容易受涼,當秋季冷風吹來,應適當加一些衣服,抵禦寒涼的侵襲。尤其是晚上睡眠時關(guan) 閉窗戶,以防邪風侵入體(ti) 內(nei) 。秋高氣爽,濕氣減少,氣候變燥。樹木因此枯黃落葉,保持津液養(yang) 護自身,等待冬天的到來。人體(ti) 也要將津精收斂,以養(yang) 內(nei) 髒。此時適宜吃些養(yang) 陰潤燥、滋陰潤肺的食物。老年人津液不足,容易出現肺燥傷(shang) 津、口鼻幹燥、皮膚幹燥等表現,應在飲食方麵進行調節,多食用滋潤的食物,多喝粥,如百合粥、杏仁粥、貝母粥等。百合,麥冬,黃精,玉竹到秋天的時候我勸大家吃點秋梨膏,秋梨膏它有什麽(me) 作用呢,大家都知道梨可生津止渴,梨得秋氣重,入肺經有,潤肺、止咳的作用,它可以有助於(yu) 你氣血從(cong) 外麵向裏麵走。所以我建議大家秋天的時候,要用一點秋梨膏。 冬 “冬三月,此謂閉藏“,冬季草木凋零,水寒成冰,大地龜裂,樹木已成枯枝,許多動物也已入穴冬眠,不見陽光。人地此時也順應天地閉藏之勢,氣血內(nei) 收,運行於(yu) 內(nei) ,這時我們(men) 不要過分的擾動陽氣,應早睡晚起,待日出而活動。在精神上,使神誌深藏天內(nei) ,安靜自若,像有個(ge) 人的隱秘嚴(yan) 守而不外泄。再一個(ge) ,中醫說恐傷(shang) 腎,恐則氣下,我們(men) 常聽說一句話,“嚇地屁滾尿流”,就是因為(wei) 恐則氣下的原故,所以在冬天的時候,我們(men) 不要有恐懼感,這樣損傷(shang) 腎氣不利於(yu) 腎氣的閉藏。冬季有人會(hui) 犯和夏天一樣的錯誤,暖氣開的太熱,時時汗出,這其實是違背自然規律的,到了冬天的時候人和植物一樣都要藏,冬天植物的營養(yang) 物質都跑到了根部(這就是為(wei) 什麽(me) 根莖類的中藥材都要在冬季采挖的原因)冬季的時候人的氣血也要收藏於(yu) 腎,如果這時候環境太熱,氣血上浮外泄,精血在冬天裏不能很好的儲(chu) 藏,中醫說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”,對老年人來本來就弱骨疏肉薄,汗出氣血更易外泄,更易感觸外邪。所以我認為(wei) 冬天室內(nei) 溫度保持在18度左右就可以了。 冬季內(nei) 應於(yu) 腎,腎主藏精,中醫說“春夏養(yang) 陽,秋冬養(yang) 陰”,在冬季這個(ge) 藏的季節,我們(men) 可順勢而為(wei) ,適當地補養(yang) 腎精,女性可服用一些補腎養(yang) 血之品,如阿膠、當歸、枸杞、核桃仁等等,特別是到了更年期的婦女,在冬季更要重視補養(yang) 腎精。男性腎氣弱者,冬季可服鹿茸、枸杞、核桃仁、龜板等,也可服用一些成藥,常見的有桂附地黃丸、六味地黃丸等。冬天也可以多吃點羊肉,本草綱目記載,羊肉有益精氣、療虛勞、補肺腎氣、養(yang) 心肺、解熱毒、潤皮膚之效。唐人虛詵所著的《本草食療》中,更記載著「凡味與(yu) 羊肉同煮,皆可補也。」羊肉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及鈣、鐵、磷等多種營養(yang) 物質,其實是營養(yang) 價(jia) 值很高的食材,對於(yu) 患肺結核、咳嗽、氣管炎、哮喘、貧血的人,特別具有益處。向大家推薦羊肉羅卜湯,其中羊肉溫補,蘿卜健脾理氣,合用則補而不膩、補而不滯。但我同時也要提醒大家,補養(yang) 腎精的藥雖好、羊肉雖然好吃,但也不是百無禁忌,凡外感時邪-急慢,性上呼吸道感染,如:感冒、扁桃腺發炎;或內(nei) 有宿熱者忌服。此外.羊肉性偏溫熱,因此火熱亢盛,如:牙痛、咽痛、便秘、痰黃、尿痛;或濕熱內(nei) 蘊,如:腹瀉黏稠腥臭、痢疾、小便不暢等諸症均忌用。 還是那句話,“冬吃蘿卜夏吃薑,不用醫生開藥方”,冬天我們(men) 也要多吃蘿卜,蘿卜有很好的健脾理氣,化痰止咳的作用,我國明代知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對蘿卜也極力推崇,主張每餐必食,他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:蘿卜能“消穀和中、去邪熱氣“蘿卜具具有辣味,生食可消食、健胃助消化、增加食欲,吃肉類等油膩食物後吃生蘿卜可解膩爽口使脘腹舒坦;蘿卜含較多膳食纖維,可增加糞便體(ti) 積,促進腸胃蠕動,保持大便暢通,使人體(ti) 較少吸收廢棄物中的有毒和致癌物質,預防腸癌發生。現代醫學驗證,蘿卜還有防癌功能。其原因是蘿卜所含的多種酶,能夠分解致癌的亞(ya) 硝胺,加之所含的木質素能夠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,從(cong) 而吞噬癌細胞,所以說蘿卜有“化癌”之功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人們(men) 在吃蘿卜時習(xi) 慣把蘿卜皮剝掉,殊不知蘿卜中所含的鈣有 98%在蘿卜皮內(nei) ,所以,蘿卜帶皮吃。總之,中焦脾胃健運,身體(ti) 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利用所吃的各種滋補品,才能有利於(yu) 人體(ti) 冬季的藏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