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了解肩周炎-中醫科普时间:2025-02-14 肩周炎,中醫稱之為(wei) 痹證,是一種常見的肩部疾病,屬於(yu) 中醫“痹證”、“筋傷(shang) ”範疇。以下是從(cong) 中醫骨科角度對肩周炎的科普: 一、發病機理 中醫認為(wei) ,肩周炎的發病與(yu) 氣血不足、外感風寒濕邪、肝腎虧(kui) 損以及外傷(shang) 等因素有關(guan) 。具體(ti) 來說: 氣血不足:從(cong) 肩周炎的發病年齡來看,好發於(yu) 50歲左右的人群。中醫經典《黃帝內(nei) 經》中提到“人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”,意味著40歲後人體(ti) 陰精減少,身體(ti) 開始虛弱。到了五旬之年,身體(ti) 更加衰弱,若再加上勞損過度,就會(hui) 導致肝腎精虧(kui) 。肝藏血主筋,腎藏精主骨生髓,年老體(ti) 衰、精血匱乏,筋骨就會(hui) 失養(yang) ,血虛不養(yang) 筋骨就會(hui) 產(chan) 生疼痛,時間長了則經脈攣縮、粘連,導致肩關(guan) 節活動障礙、局部肌肉萎縮。 外感風寒濕邪:患者因久居濕地、風寒露宿或長期勞損,或有常年睡覺裸露肩部導致局部受涼,以致風寒濕邪乘虛侵入血脈筋肉,引起拘急疼痛。 肝腎虧(kui) 損:肝腎虧(kui) 損型肩周炎患者可見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腰酸痛、步履無力等症狀,肩關(guan) 節功能障礙明顯,舉(ju) 動無力,但疼痛不甚明顯。 外傷(shang) :外傷(shang) 後氣血瘀滯,脈絡不通,不通則痛。若失治誤治,則筋脈失養(yang) ,拘急不用,活動受限。 二、症狀表現 肩周炎的主要症狀包括肩部疼痛、關(guan) 節功能活動障礙等。具體(ti) 來說: 疼痛:本病早期以疼痛為(wei) 主,且日輕夜重。疼痛可局限於(yu) 肩關(guan) 節的前外側(ce) ,也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點。疼痛可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。 功能障礙:晚期以功能障礙為(wei) 主。肩關(guan) 節活動時則可引起強烈的疼痛及肌肉痙攣,以致肩關(guan) 節的活動可以完全限製,似手被凝固、凍結一樣,因此又稱肩凝症、凍結肩。 三、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多樣,包括推拿、針灸、中藥、拔罐、熱敷等。 推拿:通過對病症周圍的推拿,可以使粘連的肩關(guan) 節分開,增加活動度。推拿手法包括按、揉、推、拿、撥、搖等。 針灸:針灸治療肩周炎是通過針刺穴位來調節人體(ti) 的氣血、經絡,從(cong) 而達到緩解疼痛、改善關(guan) 節功能的目的。常用穴位有肩貞、肩髃、肩髎(俗稱肩三針)、臂臑、曲池、外關(guan) 、合穀等。推拿配合針灸可以促進氣血通暢、活血逐瘀。 中藥:中藥治療肩周炎主要是通過口服中藥或者外用中藥敷貼、洗劑等方式來緩解疼痛、消炎止痛、促進血液循環等。常用藥物有獨活寄生湯、黃芪桂枝五物湯、人參歸脾丸等,以及具有活血化瘀、祛風散寒、通絡止痛等功效的藥物,如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桂枝、羌活、獨活等。 拔罐:通過在肩部拔罐來吸出局部淤血、濕氣,從(cong) 而達到消腫止痛、祛風散寒的目的。常用拔罐方法有火罐、氣罐等。 熱敷:用熱毛巾、熱水袋等熱敷肩部來促進血液循環、緩解疼痛。熱敷的溫度不宜過高,以免燙傷(shang) 皮膚。電磁療法也屬於(yu) 熱敷的一種,俗稱燙熨療法,用配製的中藥藥器在肩關(guan) 節周圍進行按摩,或用電磁燈、紅外線燈等局部照射20~30分鍾。 此外,針刀療法對於(yu) 疼痛劇烈和推拿效果較差的病人也有較好療效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中醫綜合治療必須要配合患者的自我功能鍛煉,如彎腰晃肩、爬牆活動、體(ti) 後拉手、外旋鍛煉等,積極主動的功能鍛煉是治療肩周炎最好的方法。 四、預防與(yu) 調護 避免肩部勞累:切記不要拿過重的東(dong) 西,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。 注意肩部防寒保暖:睡眠時護肩,切勿露臥當風受涼,避免天熱時久吹風扇、空調。 避免肩部外傷(shang) :若肩部受傷(shang) ,應及時到醫院治療。 適當運動:進行中老年肩關(guan) 節操、太極拳等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,滑利關(guan) 節,預防肩周炎。 綜上所述,中醫骨科對於(yu) 肩周炎的治療具有獨特的方法和優(you) 勢,通過綜合運用推拿、針灸、中藥等多種治療手段,結合功能鍛煉和日常調護,可以有效緩解疼痛、改善關(guan) 節功能,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。 |